承接上一篇文章,把兩個主題分開來看,
這樣大家會覺的篇幅比較短,不會那麼累XD
錄音基本架構:
人------>麥克風------>輸入:電腦(軟體)、錄音器材----->輸出:檔案、影帶、音響
常見收音器材:
1.電容式麥克風:錄音室裡面常見,特性為:較靈敏、收音清晰、細節多。但也因此易收入雜音、耗電、價格較高,所以該收音環境需保持安靜。
2.動圈式麥克風:各場所常見的麥克風(活動、上課、演出等等),特性為:低靈敏、易失真,但是可以承受較大了音量(在活動上大喊~各位朋友好阿~~!!)並且比較便宜耐操。
收音指向:麥克風可收音方向與範圍
1.心形指向:只有麥克風前方的地方可以收到音
(從麥克風出發畫一個倒心型)。
2.全指向:前後左右都可以收到聲音。
錄音界面、音效卡:是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的關鍵(收音品質的關鍵)也因此即使有好的麥克風,也不一定能夠有好的錄音效果。需要注意。
擴大器:即使收音效果好,但是要讓他放到音響上去播放,還需要透過「擴大器」,使輸入訊號放大至驅動喇叭。有區分前級與後級擴大器,前級控制及調整訊號; 後級將輸入的訊號, 輸出大功率的能量來驅動喇叭等負載。
(這個部分專業術語太多...副社長功力不足,看了幾篇文章只能總結出這樣的介紹....)
基本術語:
1.波形、音量:(中間線條的上、下代表左右聲道)
2.音軌、分軌:類似於作畫「圖層」的概念,一段聲音可以分成好幾個音軌來錄音(A君、B君台詞、音效、配樂、配樂本身也可以依樂器區分音軌,最後在結合成一個完整的音檔,使用上的優點是剪輯與調整方便)
3.接點:用來接音效、台詞、或是重新錄該段時的空白處(在同一條音軌上需要插入或重錄台詞的時候會用到。
4.原點:錄音需要再次回到原本的接點時,稱作原點。
5.快嘴:在畫面開始前就先講台詞了(不過現今的技術,若是之後的節奏都念對,可以以調整音軌位置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見得需要重錄)
6.過嘴:(1)延誤開始說話的時間(2)台詞過長,無法放進角色說話的時間裡
(這時得靠配音員自己的功力,修改台詞)
7.吃字:(1)口齒不清,台詞沒清楚表達(2)太小聲,以至於聲音沒出來,被吃掉了
8.正麥:在開錄前,為了達到最佳的收音位置,所以會進行站位或距離的調整。若是在演出過程中因為一些動作,而偏離了那個位置,可能會影響收音效果,所以需要進行「正麥」,回到最佳點上繼續錄音。
9.距離:目前據說與麥克風1~1.5個拳頭是較佳的位置,太近可能會造成氣音或是麥克風爆音。太遠則不容易收音清楚(當初六祖廣播劇也發生單一角色太小聲而需要部分音軌音量調整的清況啊)有時在需要用力說話的時候頭偏一下,不直直直的對向麥克風,可以減少對麥克風的沖擊,避免爆音。
輸出檔案規格:
目前較常見的是:MP3、WMV、WAV三種格式
但是前兩者都會對音質產生壓縮,無法表現出最佳狀態(有損),優點是輸出給他人實檔案較小無負擔。而WAV則是無損音檔,原音重現
以上這些是基本辭彙、理論的部分,之後正式上麥、錄音練習時可以幫助大家釐清一些概念和術語的運用,不過,有些需要注意的技巧,還是實際操作比較清楚。
社長在社課上示範的一些軟體,或者甚至是windows的簡便錄音機,如果有興趣可以自己找來Try Try,自己玩味性質錄個對白或是歌唱,也是不錯的私下練習方式噢。
以上。
各位朋友好阿~~~
回覆刪除7.吃字:(1)口齒不清,台詞沒清楚表達(2)太小聲,以至於聲音沒出來,被吃掉了
這個怎麼解決?
初學者可以嘗試將句子念慢一點,將每個音發準並發全來說話試試看。
刪除上述階段過後,或許會遭遇到聲音太小聲的問題,則需鍛鍊腹式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