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8
【筆記】配音工會配音培訓班第14期(10)
第十堂課是符爽老師和姜瑰瑾老師的「基本配音技巧(日韓劇)」。
符爽老師已經在第一堂課時為大家介紹過了,姜瑰瑾老師則是第一次。
但大家對姜瑰瑾老師一定不陌生。老一點的,知道亂馬跟包租婆;年輕一點的,知道『怪獸電力公司』的蘿絲。而在電視動畫裡,也多多少少有姜瑰瑾老師的「聲影」,大家可以多加注意。
姜瑰瑾老師的人就跟她的聲音一樣霸氣--懂意思吧?
可惜姜老師現在已經不收學生了。據說鈕前輩是老師的集大成之作呢。
在台灣人的日常生活中,若要說動畫配音是最常見的配音項目,那麼日劇韓劇至少也是第二名了。別說是有人哈日、有人哈韓,就連不哈日哈韓的婆婆媽媽,每天應該也都會在家裡看上個幾集的日韓劇吧?
接觸日韓劇的人群相當廣泛。換言之,受到評價的機會也就更多。可見掌握日韓劇的配音技巧的重要。而雖然課程介紹說是「日韓劇」,其實配日韓劇的技巧亦適用於各種外語片。包括美國片、印度片、泰國片等等......只要是真人演,但不說國語必須仰賴翻譯稿的,都在討論範圍中。
這或許和日美動畫有點相似,卻不完全相似。
老師們並沒有詳細說明要把日劇跟日本動畫分開來上課的理由。但我個人認為,相對於動畫,日劇畢竟是真人演出,嘴型更加明顯,也就更容易產生違和感。因此對待的視點上,便不能完全忽略原音的節奏。
那麼動畫呢?--仔細看看,比較省錢的日常番,嘴就是隨便一張一合,原音不見得對得上嘴,或者根本對不上嘴。特別像「です」「よ」。這種狀況下,我認為假裝沒有原音,以畫面為主自由發揮較為重要。
因此為日韓劇配音,首先要學會傾聽語音的節奏。
和國語大不同的是,這些語音多半是你聽不懂的。即使聽懂了,也必須要依據節奏去改變自己的應對方式,並不只是聽懂而且重新翻譯就夠。這種事情就連翻譯者都沒能做到。
傾聽、計算節奏沒有固定的方式。只需使用自己容易上手的方式即可。例如姜老師的方式,便是以 9 個字為單位,計算有幾次的 9 ,再去分配台詞。分配台詞的同時還得兼顧嘴形跟口語性,靈機應變的能力十分重大。
少數領班會在研究作品的時候將這些工作先仔細做一次。大部分領班不會。
領班(聲音導演)並不是個獨立的職業,在整個配音過程中不是獨立的業務。領班,絕大部分是由錄音室來委託配音員、錄音師兼任。
雖然許多領班都會先行看過作品,並且盡可能依據作品內容給予指示。這跟我們印象中,包攬了音樂、音效、配音的日本音樂監督,差距是頗大的。頂多可以說是依據客戶需求,湊齊配音員並分配工作的領導人。
(再次聲明,客戶真的很關鍵。你們現在看到的任何一個電視台都可能是爛客戶。)
因此在翻譯→腳本→配音的中間,其實存在著這麼大一段落差,需要經由配音員個人來彌補。
並不是說日本、美國就不會有這種事情。只是如果能有人在腳本階段就根據作品,量身設計好這些,也許事情會變得輕鬆點,成果也會變得更專業點吧。我是這樣想的。
這樣的職業,或許會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看影片,不斷改寫劇本並與翻譯、配音員溝通吧?就算這樣的人永遠不可能和原先的音樂監督有一樣的看法,起碼也有機會醞釀出最好詮釋方式,讓客戶滿意、配音員安心?
以上講的主要是日韓劇對嘴的部分。
光是這樣把台詞好好唸完,就已經對不上去了。orz
比起對上嘴,姜老師在意的是聲音、語調、雜音。
與其說是循序漸進,這次課程更像是從我們的嘗試中找出可以拿來指導的事情......然後,這些事情的數量還真不少......從最基本的發聲、正音就已經都是問題了。orz
其餘的問題就是一些工作守則、配音心態、經驗分享等等。不過其中有許多,是現在沒練好發聲跟正音的我,沒有資格去想的事情。說真的連聲音都沒有辦控制的話,還談什麼「跟錄音師協調錄音位置」這種事啊?ˊ口ˋ
戲劇演出的部分,先前幾堂課已經說過很多。不再贅述。
不過姜老師提到幾個很有趣的建議。其中一項是「學習人格分裂」。不是真的人格分裂,而是理解人格分裂的狀況。為此老師推薦了幾本大家可能都讀過的暢銷書:《17個我》、《24個比利》。
至今我還在為我的正音而努力。Q_Q
不過雪上加霜的是,快要開學了,我們必須花更多時間來規劃社課跟行程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